(今天晚上有事,提前发了)
导师一把拉开陆令,准确地操作鼠标点开了新邮件。
“你发Nature了?!”导师眼神都有些聚焦,不由自主地喊了出来,一时间,他差点把电脑屏幕扔出去,这在开什么玩笑?
“子刊啊...”陆令的声音都微微有些颤抖,“我发的是子刊啊,NatureHumanBehaviour啊...”
“子刊...”导师今年已经50多岁了,但还是没有稳住,“你的意思是,你还想去发正刊?”
Nat.Hum.Behav.作为子刊,2021年的影响因子有24.252,比陆令之前发的那个高一点点。
但,事情不是这么算的,这刊物2017年才有的,2018年时影响因子才10.575,后面持续飙升!毕竟,这是Nature的子刊啊!
当然,子刊和正刊还是差距很大的,Nature的子刊,目前一共有57本,和正刊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啊...”
陆令之前录了一篇,现在满足阈值提高了很多,此刻倒是澹定了一些:“感觉...运气好吧。”
陆令本来想说感觉没那么难,但忍住了,怕被打。
导师一个人打也就罢了,怕被导师喊上青山一起打。
陆令觉得,Nature的子刊,难度之高这个不必多说,但实际上又没有那么变态。
比如说,最近的几篇刊物,《双向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确定了相对碳水化合物摄入和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策略性分配口罩疫苗可以同时提高社会效用和公平性》等,看着也并非无比高大上。
细说那篇碳水摄入和抑郁症的文章,研究者们主要是做了大量的多变量实验,并且统计了一些数据,进而得出了结论。这里面的研究方法,可能不少本科生都能大概涉及出来。
是不是听着一点都不难?
嗯,就是不难。陆令此刻有了这种感觉。
...
“你这一天见两篇顶刊,还有一篇是Nature的子刊,你跟我说是运气好...”导师有些怀疑人生,“是不是以后搞心理学研究的人,应该去公安局锻炼一下?”
“老师,这个我还真的觉得可以。我觉得研究者们,如果能去派出所出警一年,感悟绝对很深刻。”陆令道。
“但是,那些东西很难拿来数据啊。”导师道,“你这些数据都是哪来的?”
“我还是大量依赖网络,”陆令道,“派出所工作并不能让研究者直接采集数据来使用,毕竟警察很多事情要为群众保密,群众也并非志愿者。但是,在这里,社会思维会提高,这里改变的不只是结果,而是方法论。”
“你这会儿说什么都是对的...”导师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真的建议,心理学研究者、法律研究者,都可以去繁忙的派出所待上一到三年,真的能学到很多。”
“嗯,倒也有道理,就是可行性不太高。”导师点了点头。
“是的,可行性其实很低,”陆令道,“主要是身份问题。比如说,让一名教授去派出所处理警情,他很可能难以接受那些棘手的小事。而且,心态也不一样,总有一种‘我就是来体验生活’的感觉,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总而言之,实习和正式工作还是不一样,如果真要安排去派出所,那必须时间久,而且要往这个人身上多压一些责任。”
“嗯...”导师若有所思。
陆令这次写的论文是关于心灵控制和心灵洗礼的,表面的核心,是关于LSD的使用剂量等研究,这些稍微有些虚,因为陆令用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灯塔国的,没有太大创新。主要的创新,还是通过研究被控制人的身份、控制环境、控制方式等变量,来探寻心灵控制的可行性与解除心灵控制的方法论。
如果陆令只写后面的部分,是不可能被录用的,但是前面做了大量的数据研究,就很有说服力。
想了一会儿,老师突然回过味来:“等会,这些都不重要...你真的发了一篇Nature的子刊是吗...这不可能啊!这太离谱了!这种论文,没有顶尖团队和大量经费,怎么可能做的出来呢?不说别的,就是一些…你这文章,Reviewer有谁?返修了几次?”
“老师,只是子刊...”陆令不由得提醒道,“返修了两次,这次的内容有个好处,就是沾了LSD的光,好几位Reviewer都非常有兴趣,毕竟这个东西的作用机制至今没有定论,致死量都没有。而我们在蒙省办的桉子里,有一位老妇人,就是LSD致死。这个是可以公开的,我们单位的法医也发了刊物,估计也能上国内的一流刊物,以后不可避免的会被引用很多次。”
“你还想上正刊不成?”导师瞪了陆令一眼,“你要是能上正刊...咳咳...如果哪天你要投稿,你一定提前跟我说...我这边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有些实验资源也多,学生也多,科研资金也足...”
导师就差没把“给我挂个名”说出来了。
这也由不得导师激动,那可是Nature啊!
你要说Nature难不难?对天才来说,似乎并不难,比如说那位1996年出生在蓉城的曹原,25岁就获得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手握8篇Nature正刊和1篇Sce正刊,有两次连续上刊的记录,直接杀疯了。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难疯了才是真的。
一篇Nature在手,陆令可能现在就能回校当特聘教授。甚至可以跟导师说:“我觉得你做我导师不合适,不如你给我搭把手,以后我带你飞如何?”
嗯,导师大概率会同意。
当然,这些都不能客观形容NS(Nature和Sce)的难度。
有多难呢?即便你是国内某个领域的顶尖大老(诸如院士),你想在热门领域发一篇NS,难度都能拉满!
研究、讨论、评审、发表,会遇到层层阻力和同行业各种打压,即便你在月球上发现生命了,都可能过不了。
还有可能收到“这个研究结果太好,不可能是真的,不推荐发表”的拒绝信。
圈子和人脉等等都非常非常重要。NS的位置就那么多,全球的顶级科学家都要抢,每发一篇都不知道能多要来多少经费,这里面的博弈非常极端。
有人说,是不是关系硬就行?那也几乎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不是NS自己的编辑去审核的,都是全球去找行业内最顶尖的(包括中国)研究者去审核,这都是赌上很多人的荣誉的。
科研有时候运气比较重要,都是顶尖大老的前提下,除了某些领域确有领军人物,其他的大部分都得承认运气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顶尖大老之间一般互相都不服气,所以能刊登NS,那实力也没得说。
还有,有人说是不是和别的大老要个二作挂名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