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初试锋芒01(1 / 2)

铁衣志 一舟横江 1053 字 11个月前

www.biquxsw.cc,铁衣志 !

而在此时的铜丘军中,终于等来了斥候从宁洱城一带带回来的消息。

这宁洱城在铜丘以南五百里处,是南线十一座边城之中最靠北的一个。李源一带领众人从浒谷取沅江水路而来时,曾就将这里作为他们的目的地,想要与宁洱守军会合后据守此处,与铜丘城南北相望,借助铜丘军的坚强后盾,将这南线边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与蛮人交战的前线。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白逢远与铜丘军主力陷落在葫芦谷,铜丘军也从此失去了对整个南疆的控制力,只能以最后的五千兵马死守在铜丘城内,以确保通向中楚腹地的这道门户不被蛮人轻易突破。而失去了铜丘军支援的宁洱,也便成为了一个弃子,早在李源一到来之前,便在蛮人一支奇军的攻击下迅速告破,早早地撤下了城头的中楚军旗。

话说唐煜这月来几乎将铜丘城中的斥候派尽,几乎付出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伤亡,才终于大致摸清了蛮人的动向:

原来蛮人在取下宁洱之后,以此处作为他们屯粮之所,陆续将军械补给尽皆运输到此城;同时,包括奇袭白逢远一军在内的蛮军,再加上从南线陆续汇聚而来的蛮人,以宁洱为中心,横跨东西近五十余里连营,蛮人已经聚集了将近十万之众,虎视眈眈,北望中原,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且不论帝都如今是如何来看待南线的战事,至少铜丘城里头的五千将兵,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相距自己五百里外的那支虎狼之师意味着什么:

蛮国人口大约为中楚的一半,在三百万左右,但与中楚的十万常备军仅采用职业军人不同,蛮族实际上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但凡男丁满十四周岁,便有为保家卫国而作战的义务,全族可以拉上战场的人口足有百万人朝上。

不过,蛮人信奉的密火教从来都是反对战争的,这也成为蛮王与密火教教母之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为了与神庙在蛮族人中的巨大影响力作对,蛮王也通过种种手段聚集了三十万蛮军,而这批人马,也是蛮王能够实际控制蛮国的最大资本。

蛮族如今在中楚境内陈兵十万,想来便是出自蛮王的手笔,不过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对外作战,铜丘城中的人已经心知肚明,蛮王若不能取得辉煌的战果,回去定当会遭到来自神庙里头疯狂的弹劾;唯有有不世之武功,为蛮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才能证明蛮王这次调用了手下近半军马的行动是值得的。

中楚的一万帝都戍卫军绝不可能轻易调离帝都,而号称中楚最强战力的五千“长生军”也向来是紧随楚帝司马玉秀的身边,如今的情势已经大大的不利于中楚,司马玉秀断然不会轻易地御驾亲征,“长生军”便也指望不上。

而除开帝都的武装,离铜丘城最近的精锐便是李开溯的水军,不过自帝都往铜丘几乎没有水路,水军不可能插了翅膀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