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管杀不管埋(2 / 2)

山河盛宴 天下归元 1871 字 11个月前

文臻翻个白眼。

好心帮她出气?

可能吗?

是想看她个热闹吧?

帮她拉满仇恨,然后管杀不管埋是吧?

心里疯狂吐槽,手上动作可一点不慢,别人还在神游物外,她已经弯下腰,亲切地一把拉住了闻夫人的手,大声笑道:“哎呀夫人,您这样可折煞我了,虽然少诚欺负姐姐,近纯偷梁换柱,但也可能是他们自己年轻气盛思虑不周,您就不必揽在自己身上说教子无方啦,这怎么好意思呢……”

掌心里那双手在瑟瑟发抖,闻夫人瞪着她的眼珠子似乎都快要飞出来,文臻有趣地瞧着她——哎呀气得快要疯了呢。

在闻夫人的怒骂出口之前,她声音一低,飞快地道:“你真的要骂?信不信你一开口,我这手往下一扔,你就得真给我磕个头?”

闻夫人刚才已经被她拉住,正是半起身未起身的姿态,她双膝酸软,还不能自己站起,这时候文臻如果手往下一放,她非得再跪下去不可。

那她宁可死了。

“给你台阶,就自己下吧。”文臻笑道,“真想一步一磕头啊?”

掌心里的手抖得和得了羊癫疯似的,但终究是没有抽开,闻夫人靠她支撑着站起身,咬牙看了她一眼,转头怒喝,“还不来扶我!”

她的丫鬟急忙上前将人扶走,文臻凝视她的背影,热泪盈眶地和身边人唏嘘道:“闻夫人这么谦抑自省,这样给我这个小辈赔礼,真叫我钦佩又感动啊……”

闻夫人背影似乎抽了抽,离开的步子更快了……

易人离凑过来,在她身后叽叽咕咕地道:“这女人刚才是中招了?我跟你说她其实好泼的。刚才她揍闻十三了,就在那树丛后。我的天,吓我一跳,闻十三还没站稳,她一个巴掌就摔上去了,声响哟,那个脆。”

“哦?”文臻看那边刀鱼已经处理好了,又让君莫晓选了上好的口蘑吊汤。

“开口就骂上了,骂她没用,说在她姥姥家低声下气这许多天,给她进宫的人手和助力都准备好了,结果她居然输给了你,还敢自动退出,退出以后她弟弟怎么办?女官入宫六品,一旦到了四品,只要行事不出差错,都会有恩赏,他弟弟的荫官名额就指着这个了!”

文臻摊手耸肩,一脸懵逼,“是啊怎么办呢?”哈哈一笑,转身去忙,选一个大铁锅,洗净锅盖,这个时代的锅盖都是木头的,仔细闻闻,香气清逸,木质不错。又让君莫晓找来青果,也就是生橄榄,君莫晓给力,拿过来的是生橄榄饱满且香气特别,说是闻家三房的四小姐的嫂嫂的娘家的秘方,文臻想,哦,那个做一桌子鲤鱼的。

“……后来闻少诚也去了,骂他姐姐恶毒,自己干的事还要他来背锅,和他娘哭诉,他娘一听,得,反手又摔一巴掌,你瞧闻近纯脸为啥红得那么齐整?一边一个呐。”

文臻啧啧,看不出来闻近纯那么老辣,在家还是个小可怜儿呐。

她用生橄榄榨汁,在锅盖背面仔仔细细涂了一层,身后,闻近檀端着烧好的刀鱼来了,香气四溢,闻近檀做菜比君莫晓更细致,刀工尤其了得。所以一事不烦二主,文臻又请她帮忙削了一些细竹丝。

文臻关照闻近檀不用烧得过烂,此时刀鱼硬挺笔直,真有点犀利如刀的意思,文臻取出刀鱼,用细竹丝将刀鱼固定在锅盖的背面,得固定牢了,不然就真的得去吃牢饭了。

她们这厢忙碌已经转移了地点,转到园子里,用了先前专供闻近纯的小厨房,几位公公和闻家的客人们去了暖阁,厨艺这东西,也算是不传之秘,不好站在一边看着。

闻家十来位姑娘都留了下来,文臻也没赶她们,就让她们瞧着。

面条现擀是来不及的,但是厨艺比试备面条是必然的,好在这场考验针对的本就不是面条,很快就有人贡献了自己亲手擀的面,文臻看了也和自己的差不了多少了。

锅里是烧刀鱼的原汤,加了点老母鸡牛腿骨熬出来的高汤,盖严锅盖,三刻钟后,文臻以清汤下面。

面条下好,时辰也到了,唐瑛还真是掐着点过来的,进来一看,并没有看见清理出来的任何刀鱼的刺,当即冷冷一笑。

他环顾一圈,“咱家的面呢?快些,还等着回宫呢。”

闻近纯的父亲闻品馔是个看起来很温吞,说话语气也很温吞的人,“许是还没得?公公给的这时辰有些紧,若是耽误了些,或是有一两根刺,怕也是难免……”

“这是选女官,以后要给陛下调养身体的!”唐瑛神色凌厉。

“做不了就明说,别耽误我的时辰,也要不了你们的命,看在闻家面子上,做个御女……”

文臻掀开了锅盖。

唐瑛猛地闭了嘴。

闻家人和客人们因为那句御女而变化的脸色,忽然一滞。

香。

是一种特殊的,清逸而又馥郁的香气,清逸来自极品河鲜,馥郁生于精致的汤底,闻到这气味的一瞬间,众人明明已经饱了的肚子,又咕咕开始打雷。

热气散尽,就看见里头一团一团的鱼肉,细腻如茸。

可是鱼骨呢?鱼骨去了哪里?剔个刺,整条鱼骨都不见了?

大家一直都瞧着,没看见谁动手,这又是什么时候剔的?

------题外话------

今天是个好日子,520哟。

关于刀鱼不用手剔刺的方法,得说明一下,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很多年前,一次本地文学界聚会,正是阳春三月吃刀鱼的季节,在场的一个前辈说起,也便记住了。后来有看唐鲁孙谈吃,发现唐大师也提过刀鱼的这种巧妙剔刺方法,也不知道是那位前辈看过了唐大师的书,还是只是巧合。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