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熙三十多岁才生下了女儿江溆,这也是她唯一的孩子,自然爱若珍宝,丈夫江珏死后,她深觉寡妇门前生计艰难,便将婆家的资财收拢了,带着自己的嫁妆和女儿江溆回了娘家安平侯府,原本以为能靠着娘家太太平平的将女儿养大,谁知却得了痨病,虽有各样好药养着,熬了几年,还是没熬过去,亡故前将女儿和家财都托付给了太夫人。
太夫人便将江溆养在身边细心照料。
“别看老太太整天赏这个赏那个,好像给了江姑姑不少东西似的,其实跟江姑姑带来的那些没法比,大家都说等将来江姑姑成亲嫁出去,不知道老太太能给添多少嫁妆。”
曼春眨眨眼,“江姑姑有没有定过亲?”
“好像没有……”唐曼宁想了想,“听人说她打小儿就没穿过几天鲜亮衣裳,先是她祖母景泰公主去世,后来没多久姑祖父去世,刚守完孝期没两年,姑祖母又去世了,接连着丧事,怎么定亲?跟谁定亲?”
一个女子,父母都不在了,又寄居在外祖家,想要桩合心意的婚事,是有点儿难办。
唐曼宁见妹妹明白了,就道,“她的事,若是没有曾祖母开口,难着呢,咱们平日里也犯不着跟她争,争不来的,作得过了,还惹了老太太烦心,不值当的。”
“我知道,她是曾祖母的心肝宝贝儿,惹不得的。我倒觉得——”曼春伸手比了个五,道,“老太太是不是想让他们俩……”
唐曼宁眼睛一亮,有些小激动,“你也看出来了?”
太明显了好不好?曼春道,“他们年纪、辈分都差不多,不过我倒觉得敦本堂那边未必会同意。”
唐曼宁一撇嘴,“会同意才怪,祖母巴不得给五叔娶个林家的女儿来做儿媳。”
“老太太肯定不会同意。”
唐曼宁扑哧一笑,“那就看她们斗法谁厉害了。”
等童嬷嬷和葛嬷嬷回来,唐曼宁问,“今儿来的人多么?”
“可不少呢,”葛嬷嬷答道,“宫里还给赏了。”
“赏的什么?”唐曼宁好奇。
“还不就是那些东西,衣料、金银,哦,宫里的淑妃娘娘还赏了桂哥儿一副金锁,赏了四太太两身衣裳。”
“桂哥儿……桂哥儿?”唐曼宁诧异道。
“是,老太太给起的名,说先这么叫着。”葛嬷嬷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见姐姐发呆,曼春问道,“都来了哪些客人?几位姑太太都来了吗?”
葛嬷嬷一一答了,曼春又问了几句,便叫葛嬷嬷和童嬷嬷去歇会儿,又打发了丫鬟们去外头。
唐曼宁面含忧虑,恼道,“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儿?”
曼春也是说不出话——四叔是世子,和肁氏夫妻两个住在松桂堂,给这孩子起名叫“桂哥儿”也没什么,可偏偏她们大哥单名一个“松”字,又是庶长房的,这叫人怎么想?
曼春想了好一会儿,道,“过年的时候不是已经定下了要过继?什么时候开祠堂?”赶紧把过继的事儿办了,她们这一房才不会太尴尬,要不,庶出长房的长子,名字偏偏又和嫡出的长孙凑一块儿了……
唐曼宁的一对秀美紧紧地蹙在一起,她烦躁地长出了一口气,“谁知道呢……!”
晚上唐松回来知道了此事,倒是没说什么,转而和王氏说起严舸为国子监祭酒之事。
“怎么想起他来了?”王氏有些不以为然,“当初他在泉州办学,还同你父亲见过面,如今倒好,告状的折子一本本的上,拿咱家当梯子踩呢。”
“此人自从去了国子监便大兴风浪,今天又鞭笞了十人,听说姑母家的世箴表弟也受了罚。”
王氏吓了一跳,“箴哥儿挨打了?怎么回事?”
“我有个师兄如今在国子监读书,听他说的,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母亲派人去姑母家问一声吧,若是真受了鞭笞,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好的。”
王世箴比唐松还要小两岁,因其祖父在吏部尚书任上乞骸骨,依律,王世箴和他的兄弟都有入读国子监的机会,但国子监又与寻常书院不同,规矩甚大,在里头只能老老实实读书,不许乱议时政,更不许上书陈合,尤其先前几任国子监祭酒因为圣上的缘故贬的贬,谪的谪,因此原本打算入国子监读书的唐松不得不放弃了,转而去了另一家在京城颇有名望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