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对于皇帝来说,贾琰就是一个作女。一般来说,对于这些作女,皇帝心情好的时候呢就配合两下,心情不好的时候呢就丢一边。
作,有的时候也不过是男女之间的情趣而已。只不过,对于皇帝来说,有资格在他面前作的女人就那么几个,没资格作的女人偏偏还很作,那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失宠、打入冷宫。
而贾琰偏偏占据了对皇帝有用的作。
哪怕她的态度说不上好,或者说,假如皇帝是刘备,贾琰是诸葛亮,那绝对没有问题。
偏偏贾琰是个女人,而且还是皇帝的妃子!
因此,在别人眼里,无论是贾琰的亲爹贾赦,还是那些女官内侍们,都觉得贾琰太作了,要求太多。
不过,这种作,不同的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贾琰对皇帝有用,在钦天监没有通知皇帝之前,她就已经做好了抵御蝗灾的准备?
那就没有问题。
说不定在皇帝的心眼儿里,有本事就是有那么一点小怪癖的,一句话就带过了。
更重要的是,那天皇帝来贾家本来是想告诉贾琰,宣徽府造办处的玻璃制作出来了。
要不是贾琰给了皇帝一个蝗灾预警,皇帝说不定就把玻璃上的第一期收益当着贾赦的面收给贾琰了。
不过,目前来说,也不差。
皇帝驾临贾家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过人的,别说薛宝钗这种一心想要讨好贾琰的,就是贾母都与有荣焉。
虽然不知道皇帝跟贾琰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是在贾母的眼里,皇帝会专门来看贾琰,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因此,经过贾母这么一炫耀,很快,贾家上上下下,从贾敬贾政到后街上的族人乃至是薛姨妈薛宝钗母女,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本来薛姨妈和薛宝钗还膈应香菱,不想让香菱做了薛蟠的正妻的,可是想到贾琰的荣宠,又想到这可是贾琰帮她们出的主意,因此改变的态度,对香菱也不那么冷漠,甚至之前还默许家里的仆妇作贱香菱的话,那么现在她们开始维护香菱了。
贾家就这么大,更别说薛家的那个院子门口人来人往的,并不是什么安静的所在,因此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这不,这日众姐妹都在贾琰跟前的时候,尤三姐就第一个说起了这件事儿:
“宝妹妹,听说你哥哥要办喜事儿了?”
尤三姐之前为着尤二姐的事儿不曾留心,如今她姐姐生了一个闺女,她也空闲了下来,因此倒是有心关心其他来了。
如果说史湘云是因为贾宝玉的缘故看薛宝钗不顺眼的话,那么尤三姐就是旧年跟薛宝钗不对付因此看薛宝钗不顺眼了。
她其实已经听说了薛蟠要迎娶香菱的事儿,只不过她跟薛宝钗不对付,因此故作不知,只是好奇地道:“我姐姐这个月刚刚生产,我都不曾留心。薛大哥哥说的是哪家闺秀啊?家住何方?家里都有什么人呀?”
史湘云就道:“啊呀!原来尤三姐姐不知道!不是别人,正是香菱。”
“香菱?可是旧年薛大哥哥为了她犯下案子的那个?”
“可不是她!”史湘云道:“跟我们这样的人家,从来就没有以婢为妻的。也不知道薛姨妈和宝姐姐是怎么想的?即便是这个香菱眼色好,摆两桌酒,给薛大哥哥做了妾也就是了。怎么就给薛大哥哥做了正房呢?”
薛宝钗这才开口道:“不瞒大家,我哥哥原来有个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原是苏州人,三四岁上被拐子拐了去。她父母就她这么一个女儿,哪里不爱如珍宝?为了这个,她父亲疯魔了,她娘也无心打理家事,家里这才渐渐败落了下去。我哥哥当初就是因为看到香菱眉间那米粒一般的胭脂痣,这才认出了她……”
史湘云道:“那岂不是说,她本来就是薛大哥哥的未婚妻?那宝姐姐和姨妈还把她当丫头使唤?”
薛宝钗心中暗怒。
明明上次她来求贾琰的时候,史湘云和探春惜春都在,只有尤三姐不在而已。这条路子也是贾琰指点她的。
可是史湘云偏偏在这里提起,还是在尤三姐面前提起。
想到这个,薛宝钗的心就跟油煎一样。
她在谁面前丢脸都可以,唯有这个尤三姐面前不行!
薛宝钗咬咬牙,决定照着贾琰吩咐地去做。
她在赌。
赌史湘云不会完全戳穿这件事情。
如果史湘云完全捅开了这件事情,只会让人觉得她可恶,从此远了她。而对于她薛宝钗来说,不过是丢一次脸而已。
横竖她不过是商家女,丢脸就丢脸。重要的是,她要让贾琰知道,她是真的把她的话记在心底并且老老实实地照做:她已经接受了甄英莲,也就是香菱做她的嫂子,她们薛家也会好好地待甄英莲。
薛宝钗道:“这桩婚事原本是我父亲当年定下的,我跟我妈都不曾见过她们母女,因此不认得。反而是我哥哥,一见到她便说是她。我妈无法,只好把她带在身边。”
虽然说这话的时候,薛宝钗的表情的确有几分僵硬,但是,尤三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史湘云道:“那么现在可是确定了?”
薛宝钗道:“京兆府已经帮忙找到了她母亲。因为她母亲,我们这才知道我哥哥没有认错了人。”
这里头,还有一番缘故。
当时京兆府问及香菱,也就是甄英莲的姻缘的时候,封氏原本想说实话说并没有这件事情的时候,却从那小吏口中得知薛家要迎娶她的女儿为正妻,又细细地探听了薛家的事儿,封氏立刻改了口,说她丈夫的确为女儿结了一门亲事只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这家,依稀记得是金陵人,因为甄士隐这一房乃是金陵甄家的庶支,对方又是商户人家。都说这商人是重利轻别离的,她们家又败了,害怕对方如今看不上她们母女,因此不敢提。
封氏虽然不是那等聪明的女子,但是,在娘家吃了这么多苦楚的她,哪怕当年不够聪明,但是,被娘家磋磨至今,她也被磋磨出了一点精明。
她知道,跟她女儿这样,被拐卖过的女孩儿,很少能够嫁到跟她们家当年差不多的人家家里,更别说,她们甄家已经败了,只剩下她们母女了。
可以说,薛家是她们母女能够攀上的最好的一门亲。
嫁到薛家,甄英莲可以不愁吃不愁穿,还能够接济她。